影响上辊颈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
上辊颈裂纹发生在辊身向上辊颈过渡的地方,离辊身上端40 ~ 100mm范围内。辊颈裂纹绝大多数是横裂纹,有环裂和局部裂纹两种形式。裂纹轻者,在加工时才能发现,若裂纹深度小于加工余量时,加工时可以去除,如加工后仍留有裂纹则应报废;裂纹重者,铸态即可见一圈环裂, 严重时引起辊颈断掉。
(1) 化学成分。用化铁炉生产轧辊时,熔化顺序按轧辊的叫(Si) 从低到高安排:冷硬轧辊,球芯轧辊,球复轧辊,无限冷硬轧辊,球铁轧辊。为了确保10t化铁炉第一包铁液出炉温度大于1400℃,底焦高度规定为2.8m。由于化铁炉底焦高,前面几包铁液w? 和w(S) 增量都比较严重,造成合金冷硬铸铁轧辊的w? 高达3.75%~ 3.80%,w(S) 高达0.115%~0.120%, 有时甚至高达0.132%。
(2) 浇注温度。用冲天炉生产轧辊时,前面第一、二包铁液出炉温度一般偏低,加上前炉和铁液包温度低,吸热量大,造成铁液浇注温度偏低,铁液流动性差并使冒口提早凝固结壳破坏了定向凝固,使产生裂纹的倾向增大。
(3) 辊身长度(L) 与辊身直径(D) 之比越大, 上辊颈裂纹的报废率越高。如φ355mm×l020mm轧辊,L / D=2.87,上辊颈裂纹的报废率高达50%。L / D的比值越大,即辊身长度越长,辊身长度方向的收缩就越大,上辊颈拉裂的概率也越高。
(4) 轧辊的白口层越深,上辊颈裂纹的报废量越大。这是由于白口的收缩比麻口和灰口的收缩大。
(5) 冒口砂型的内壁凹凸不平,阻碍了辊颈自由向下收缩。
(6) 辊身长度大于700mm, 辊身直径小于φ350mm的细长轧辊,采用辊颈砂芯者,浇毕后没有拆除垫铁,或砂芯外圆过大,与冷型配合太紧,失去了辊颈砂芯( 浇毕后能下移) 减小收缩阻力的作用。
(7) 上辊颈裂纹与生铁的特性有关。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现,调换某种生铁时,轧辊就容易出现裂纹( 包括辊身纵裂、上下辊边裂、辊颈裂等),而调换另一种生铁之后,各种裂纹就随之减少或消失。可能是由于铸铁组织遗传性的影响,使轧辊的收缩增大,因而容易引起裂纹。
(8) 碲加入量过高,上辊颈裂纹的倾向增大。在冷硬轧辊中加入碲能增加纯白口深度,缩短麻口长度,有利于提高轧辊的耐磨性和提高钢材的表面质量。我厂为了获得比较纯的白口层,每吨铁液中加8 ~ 12g碲,加入量比国内同行高,因而辊颈裂纹的报废率也比国内同行高。碲是强烈的反石墨化元素,由于铁液中加碲量较高,使凝固过程中析出的石墨数量减少,裂纹产生的倾向增大。